此刻!
议事殿内气氛凝重压抑,厚重的殿门紧闭,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在外。
淮西这些将领彼此间关系紧密,多年的征战与共,让他们仿若一体。
常茂平日里并非莽撞之人,可在这满是淮西一脉的议事殿中,心中压抑许久的不满如决堤洪水,再也无法抑制。
只见他双目圆睁,双手不自觉地攥紧了拳头,言辞激烈地将心中的愤懑一股脑儿地倾泻而出,声音在殿内回荡,若是有外人在场,以他的谨慎,断不会如此肆意造次。
但如今没有外人,常茂自然是少了顾忌。
冯胜静静地坐在主位上,身姿微微前倾,双手交叠放在案几上,十分平静的听着常茂的话语。
待常茂说完,他并未如旁人所想的动怒,反而微微仰头,望向了遥远的过往。
良久后。
冯胜脸上缓缓浮现出一种惆怅,甚至是悲哀之色,那是历经沧桑,洞悉世事的无奈。
“李善长也是淮西。”
冯胜的声音低沉而沙哑,仿若从岁月的深处传来,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叹息。
微微停顿后,喉结滚动,又缓缓说道:“胡惟庸也是淮西。”
说到了这!
冯胜深深地叹了一口气,身子向后靠在椅背上,带着语重心长的口吻反问道:“然后呢?”
这简单的几个字,仿若一道惊雷,在殿内炸开。
原本还神色各异的几个将领,脸色瞬间变得煞白。
常茂更是如遭雷击,原本滔滔不绝的嘴巴瞬间紧闭,脸色一僵,整个人呆立在原地,眼中满是震惊与惊惧,仿佛被这两句话定住了身形。
“常茂。”
冯胜重新坐直身子,目光严肃的看向常茂,但声音却是十分温和。
“论辈分,我是你的叔叔辈。我知道你性格冲动,所以今天你这番话,我也不怪罪你什么。”
但此话落下。
冯胜微微顿了顿,表情变得愈发严肃,目光缓缓扫过殿内众人。
“但你要知道,吾等淮西并非主,而是臣。”
“如今的皇上也并非昔日的上位,如今的大明也并非昔日的吴。”
“未来的事情瞬息万变,皇上与太子不会永远容忍我们。”
说到此处,冯胜的声音逐渐提高,带着几分警告的意味。
“不要以为我淮西有着开国之功就肆意横行,不要以为我们这些功臣眷属就可免受屠戮。”
“皇权在上,若是你们真的失去了敬畏之心,后果……”冯胜的语气陡然变得无比严肃,一字一顿,仿若重锤般砸在众人的心头:“死!”
此话一出!
殿内瞬间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。
众人的呼吸仿佛都在这一刻停止了,这静谧的氛围中显得格外诡异。
而且。
在场众淮西将领的脸色瞬间变得惨白如纸,有的甚至不自觉地咽了咽口水。
显然,冯胜这一番话如同一把锋利的剑,直直地刺进了他们的心底,让他们的内心狂震不已。
他们想到了昔日不可一世的李善长,想到了昔日权倾朝野的胡惟庸。
可到头呢?
一切不复。
家族遭屠。
……
与此同时!
北平的燕王府。
王府大殿宽敞而威严,雕梁画栋,尽显皇家气派。
各处都是王府亲卫矗立。
值守。
王府殿内!
一个隶属于燕王府的官吏身着官服,神色恭敬,脚步匆匆地走进大殿。
当走到了大殿内,距离王位上朱棣只有几步之遥的地方,停下脚步,躬身行礼,大声禀告道:“王爷,张将军已经传回来了消息,辽东已定,大军近些时日就会准备凯旋归期。”
“而且兵部也要与我北平府接洽,议定吾北平军将士伤亡抚恤。”
王位上。
朱棣身着王袍,他面容威肃,眼神深邃而锐利,仿若能洞察一切。
闻言。
朱棣微微点了点头,动作沉稳而不失威严,说道:“恩!让军营准备足够的酒肉食物,这一次辽东战场,我北平军将士皆是勇猛无畏,为国立功,待得归营之后,本王会亲自前往军营犒赏全军。”
官吏脸上立刻浮现出笑容,高声说道:“王爷英明。待得出征将士们归来看到王爷亲临,必会非常高兴。”
“金忠。”朱棣目光一转,看向面前的官吏,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威严:“与兵部接洽,此事乃是重中之重。”
“此事你亲自去负责,务必让抚恤快些下发。”
“本王不想为国尽忠将士的家小还会因抚恤之故而受损。”
金忠立刻上前一步,单膝跪地,动作迅速而利落,恭敬一拜,说道:“请王爷放心,臣一定会认真对待。”
朱棣满意地点了点头
第121章 朱棣:或许在父皇眼中,只有大哥才(1/4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